【不愛思考怎麼辦…那不愛動手呢?】
- 南塾 台
- 2024年9月21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其實聽過不少人煩惱,小孩不愛動腦、不愛思考該怎麼辦。我反而會疑惑,為什麼這是一件需要「怎麼辦」的事。

我是屬於很愛思考的人,尤其喜歡思考各種理論性的問題。說難聽一點,就是愛鑽牛角尖。我喜歡計算、設計,勝過去把東西做出來。有時我會羨慕那些擅長動手的人,但實際動手、重複操作時,我又會很快失去耐心。像我這樣的人,唉,該怎麼辦?
會需要煩惱「怎麼辦」,通常是因為,我們真的遇到「非做不可」的時候了。真的非去攀岩不可的時候,我才會煩惱,我不會攀岩怎麼辦?但關於思考的問題,又更奇怪。人們喜歡問「不愛」思考怎麼辦,而不是「不會」思考怎麼辦。彷彿,愛思考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。
這種想法,我後來把它稱為「愛智的迷思」。
這種迷思,常常出現在「數學」這個主題上:我的小孩就是不愛數學,怎麼辦?

我們可以展現數學各種好玩的面向,帶小孩走進未知的叢林裡,在上學期的「數學交換所」裡面,我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了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:
把一個正整數,分成三個正整數相加,有幾種辦法呢?
我們先研究,把一個正整數分成兩個數。譬如:
5=1+4=2+3(2組)
13=1+12=2+11=3+10=4+9=5+8=6+7(6組)
很快,我們就找到規律了。其實,就是把這個數除以2嘛!仔細想想,除不就是「分」的意思嗎?
但分成三個數呢?我們陷入膠著。寫滿整個白板,試著找出規律在哪裡。一直列到17、18,組數已經破天荒的多,孩子自主的列著,一個人寫,其他人幫忙算。這時,拿著白板筆的孩子,一個一直覺得數學有點煩人的女孩,突然冒出一句話:
「奇怪,我怎麼突然覺得有點好玩?」
看來,他在叢林裡,找到一些珍貴的東西了。
後來,我們真的有發現規律。但那是條複雜的規律,在這裡就先不說了。其實這個問題運用的數學工具,大概也就小四小五,卻讓人很燒腦。我想,這是因為我們真的遇見了一個「問題」,我們面對著未知。
掌握已知的工具,解析眼前的問題,去面對未知的挑戰。這是我所認為,數學教育的核心。有些人抱怨數學「用不到」,或許是因為,他們在出社會後,因為生活的繁忙,忽略了那些環繞著我們,無止無盡的未知吧。
也正是面對未知,我們才會感覺到刺激,感覺到興奮、有趣。數學的核心,其實跟人面對未知的興奮感,緊緊扣連在一起。
理論上是如此,但實際上我仍遇見許多人,對這種智性上的挑戰,漠然以對。他們什麼地方卡住了嗎?但他們在面對烹飪、改車、繪畫、園藝、編織上的挑戰,卻可能無比熱情啊!叫我面對車子,我一看就煩!
或許,就只是人們常說的,「一樣米飼百樣人」吧。從前,我設計的教案,很著重智性上的探索。現在的我,在想的反而是,除此之外,我還有沒有辦法,可以讓這些非得跟數學共度幾年光陰的小人類,不致於太無聊太崩潰?
我想到的辦法,是「一個非常白爛的故事」。

上學期的「數學交換所」,小孩每堂課都可以拿到一段小說。他們在小說裡化身怪盜,本來要盜取秘寶,卻意外發現自己失散多年的弟弟,和爺爺。而且爺爺好死不死是邪教的教主,運用神奇的力量產下了「爺蛋」!如何防止世界被破壞,守護世界的和平,全靠你手上的數學工具……
由於有小孩許願青春戀愛喜劇,所以我特別加入了主角跟弟弟之間的曖昧情節,甚至連心跳指數都變成數學問題……
這算是用「旁門左道」的方法來教數學嗎?我覺得應該算啦。但成效看起來,好像還不差。我們整個學期用這份小說,走過了公因數公倍數、面積與體積、圓的性質、三角形的性質、統計圖表、速率與速度、比例問題、雞兔同籠(變成抓青蛙…)等等不同單元。這些東西,全部都變成小說情節的一部分。
至少,孩子們期待這堂課。有一個團體,一份教材,可以陪他們一起度過這段數學路。不用每個人都那麼「愛智」,世界很大,路很長。
我們可以給自己更多空間,學會「愛自己」。
如果你對「數學交換所」這堂課有興趣,可以參考以下兩個班
週五早上10:00-12:00自學班
可直接聯絡士哲:0978-278204。台南塾官方line:https://lin.ee/CRwqKh6
週六下午2:00-5:00在學班
Comments